23-24学年总结

Posted on 周一 01 七月 2024 in summary


学年回顾

intro

  • 深刻体会到了从高中到大学的,夸张如1000的“级差”。没有适应得多好,但我至少成功生存了一年,并活到了能有兴趣来回顾今日和展望明天的程度。
  • 我认为大学生活主要分为学术学习社会实践个人发展人际交往未来规划五个方面,以下试从此五方面回顾我的大一生活。

学术学习

本学年学习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数理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及用于增长眼界的通识类课程

在纯粹的获取知识的作用之外,我认为数理基础课更重要的是对思维严谨性的培养,也就是常言所道的理科思维。相对应的,我觉得计算机基础课程更重要的是对工程思维的训练,即不加解释地应用高位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者实现工程目标。也许工科思维就是将已经从最底层造好的一堆轮子映射到一个便于个体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网络。我个人对精进此二者的过程相当享受。

little spark:史一蓬老师曾说“问题不过夜”,而黄琳院士对待科研问题时,常常会在前一天晚上喝点小酒,微醺入睡,而在第二天早上着力攻关。这两种态度实际上是一体两面,史老师强调的是对待生活琐事、简单问题甚至中档问题要保证效率,而黄院士强调的是对科研难题攻关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主动拥抱延迟反馈。

通识课程中的创意作业对我来说是一个应用工程思维的好机会。通识实验课“电子信息技术实践”相当有意思,我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对电路基础、arduino编程、网络与通信基础、机械控制基础也都有了简单的认识。“全球视野下的犹太文明”的创意作业制作过程中,让我对企划制作中的独立游戏的设定有了更多灵感和理论支撑。所以通识课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尽可能地把主题拐到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方向上

科研发展上,大一上参观了一些实验室,大一下由于相对轻松,相继和工学院的三位老师度过了informative且insightful的下午茶谈话时光,对各自导师的研究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和学长们交流了一下,也是对毕业的各种去向应该分别做些什么有了大致的思路。

社会实践

作为后勤组的一员,参与了一二九歌会;到河北唐山参与了为期五天的思政实践活动

个人发展

积累了一定的数理知识、打下了数据结构和算法知识与python程序设计知识的基础。由于一年看的课外书打的游戏甚至没有高三多,亟需补充幻想能量。

人际交往

小于等于1 ——唐少强

勉强自己参加社交生活的结果是更加自闭,排除了社团活动的人生选项。基于项目的交流,以简洁高效为指向的交流可能比较适合我。

未来规划

目前是希望先看看自己的科研实力,观望一下再往下走。暑期试着和老师做做项目看。